“那是给桓帝出主意,可弄错目标,直到淳于枭蛊惑齐王情形,bao露之后,才明白自己错在哪里,原来有问题不是豪杰,而是江湖术士。于是请太后降旨,要求各诸侯国官吏只问件事,是否曾有望气者成为王府贵客。”
“望气者到处都有,京城里也有,数量更多,这能说明什?”
杨奉笑笑,指着太傅面前供状,“太傅可以看看,至少四位诸侯王接待望气者相貌出奇地致,‘身高八尺,须发皆白,方脸,左眉中有红痣’,太傅觉得眼熟吗?”
崔宏沉默片刻,“不管这些望气者是不是个人,意图是什呢?劝说诸侯王造反,得些赏赐吗?”
杨奉摇头,“望气者意图不是赏赐,更不是辅佐某人称帝,而是天下大乱,越乱越好。”
离地跟着两名卫兵,随从将木匣放在桌上,向太傅和中常侍行礼,躬身退出,卫兵没有马上离开,等杨奉打开木匣,露出里面厚摞纸张时,两人才在崔宏暗示下转身走出房间,将门关上。
杨奉拿出第份供状,在桌上缓缓推给崔宏,“与右巡御史申大人遍巡关东诸侯,申大人宣谕圣旨,负责查找叛乱迹象。这是临江王府中数人供状,众妙三十年前后,位名叫方子圣望气者曾是临江恭王座上宾,恭王早薨,方子圣无功而退。”
“众妙三十年?那是十几年前事情。”
“嗯。”杨奉又拿出份供状,“众妙三十四年,济阳哀王请来位望气者,名叫林乾风,年后,济阳哀王反相败露,武帝开恩,只是削县,哀王从此谨慎守国,终身无反心,林乾风则就此消失,他名字再没有出现过。”
杨奉拿出份又份供状,按时间排序,都是各诸侯国曾经接待某位望气者供状,每份都堆到太傅面前,崔宏份也没看,目光直盯着杨奉,突然按住份刚被推过来供状,说:“众妙四十年,渤海王和九江王府中同时出现望气者。”
崔宏再度沉默。
杨奉继续道
“猜测,从那时起,这位望气者弟子开始增多,有些地方不需要他亲自出马。”
最后份供状来自齐王手下,望气者淳于枭于众妙四十年,也就是武帝驾崩那年出现在齐王府,四年之后,齐王起兵造反。
“杨公离京才两个月吧,就能收集到这多供状?从南到北诸侯王几乎个没落。”
“太傅如果还记得话,桓帝登基头个月,曾颁旨要求各地清查本乡豪杰动向。”
崔宏点头,他当然记得,但这不是什大事,几乎每位皇帝都曾经颁布过类似旨意,无非杀掉些人,迁徙些人,以儆效尤,令地方豪杰无法形成牢固势力,仅此而已。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