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十名,并将之整理发表。战前自不必说,即使看看去年投票结果,日本人投票选出前十名,占大多数作家与作品依然属于二三十年前英美黄金时代。再说去年例子,是日本版《希区柯克推理杂志》从二十七名作家与评论家手中回收问卷整理而成。说到去年,英美本格作品当然早已式微,日本也只有小部分作家还在创作本格作品,然而问卷统计之后结果却如同下列,依然是黄金时期作家与作品呈现出压倒性优势。
奎因《Y悲剧》;克劳夫兹《桶子》;范达因《主教谋杀案》;范达因《格林家命案》;艾利希《幻之女》;克里斯蒂《无人生还》;菲尔伯茨《红发雷德梅因家族》;勒鲁《黄屋奇案》;钱德勒《漫长告别》;菲尔伯茨《黑暗之声》;克里斯蒂《罗杰疑案》;法兰西斯·艾尔斯《杀意》;柯南·道尔《巴斯克维尔猎犬》。共十三部作品。
其中艾利希、钱德勒、艾尔斯是黄金时期以后作家,而勒鲁、道尔是黄金时期以前作家,此外其余八篇全都是黄金时期作家和作品。
英美黄金时期持续二十年以上。这段期间,说到侦探小说,几乎都指本格作品;而在日本《新青年》杂志上颇受欢迎比斯顿、雷贝尔等,在英美不被当成侦探小说。所以,那时候不得不写下《日本侦探小说多样性》等文章加以辩护。
可是本格枝独秀英美侦探小说界,也从上世纪三十年代中期开始显现出异于日本多样性。冷硬派鼻祖哈米特开始写小说时间比黄金时期中坚分子奎因及卡尔更早,但他确立作家地位,却是在九三○年以后。冷硬派仰仗高级知识分子评论家,终得认可,成为美国独特文学性侦探小说,拥有许多追随者。
另方面,承袭出现于战时英国文学性谍报小说系统心理恐怖小说——心理悬疑——被分出来,自成派。代表作家有英国格雷厄姆·格林[172]、艾瑞克·安伯勒、法国乔治·西姆农、美国康乃尔·伍立奇(别名艾利希)等。不同于此,后来还出现冒险小说这样称谓,专指本格味较淡、犯罪心理小说式、或是风俗小说式风格,但此类别与心理性悬疑风格有所重叠,无法明确划分。都不追求逻辑快感是二者共通处。
记得同样是三十年代后半,有种说法甚为流行,主要是将本格侦探小说中人物描写比喻为人偶或棋子,画蛇添足之外还与现实脱节。本格作品推崇诡计创新,但诡计几乎已经用尽,再加上人偶、棋子之说横行,使得接下来作家创作时纷纷转向冷硬派风格,也有作家投入精力于心理悬疑或冒险小说,朝现实风格迈进。话虽如此,本格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