玛格丽特·杜拉斯以小说《情人》获得1984年龚古尔文学奖。这新作在去年秋季文学书籍出版季节出现之始,即引起广泛热烈反响,各大报争相发表热情洋溢评论,去年9月初发行量每日即达到万册之多。这位女作家原属难懂作家之列,这部作品出乎意料地受到如此热烈欢迎,取得很大成功,被认为是“历史性”、“杜拉斯现象”。待龚古尔奖揭晓后,此书大概已经有近百万册送到读者手中。
这种所谓“杜拉斯现象”是值得注意。《新观察家》杂志上发表位普通读者来信,说“在个月之前,玛·杜对来说还意味着玛格丽特·杜拉斯祖瓦尔(Dural[z]oir,即杜拉斯写那种东西之意),个专门写令人昏昏欲睡而且复杂得要命书作家,她还搞些让人看不懂电影”,可是读过《情人》以后,这位读者终于“发现玛格丽特·杜拉斯”。位五十六岁心理学家说这部小说“由于这种完全独特写法,在语法范围内这种简练,对于形象这种选择”,简直使他为之入迷。位工程师发表感想说:把些违反传统、不合常规感情写得这样自然,“必是出于大作家之手”,“如果作家缺乏才气,那种感情看起来就未免太可怕”。有位三十四岁母亲写信在报上发表,表示她向认为杜拉斯是“枯燥、知识分子式女小说家”,读她新作之后,发现小说中有着如此丰富情感、力量和激情,惊奇不已。这些不属于大学文学院或文学界人士发表意见,当然各有其思想背景,但可予注意是像杜拉斯这样追求创新而不易为般读者所理解现代作家在法国已渐渐为广大读者所理解和接受。杜拉斯不是通俗作家,其作品竟“畅销”到这样境地,恐怕不是什商业性或迎合某种口味问题。
小说《情人》据说最初起于玛格丽特·杜拉斯之子让·马斯科洛编本有关杜拉斯生活和她摄制影片摄影集,题目叫作《绝对形象》;这个影集题首写明献给布鲁诺·努伊唐(法国当代著名很有才华电影摄影师);影集所收图片自成体,但其中有幅居于中心地位图片,即在渡船上渡河幅独独不见,但从影集整体看,缺少这幅又在所有图片中处处依稀可见。影集说明文字有八十页,杜拉斯生活伴侣扬·安德烈亚在打字机上打好之后,认为这些说明文字不免画蛇添足,是多余,建议杜拉斯以之另写本小说。杜拉斯也曾将影集连同说明文字送给出版家去看,反应冷淡。小说起因便是如此。可知小说《情人》与作家个人生活密不可分,带有自传因素,而且与作家文学、电影(戏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