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愿意到梅府授业。”
张果:“原来是她呀,少爷主意真是出奇,但出家人不太方便,少爷打算经常去敬亭山中吗?”
梅振衣:“那倒不必,每过几日就派船将师太接到齐云观,授完功课之后再送她回敬亭山,当初说授课地点是菁芜山庄,师太满口答应,现在移至齐云观有专船接送,想必也没有问题,你去安排就是。”
张果挑大拇指:“少爷,还是你行,你真行!那日们在山中竭尽全力才杀妖道,你吃顿饭功夫,就把师太搞定!”
梅振衣为什定要请位女先生?其实他自己学认字就是装个样子,真正用意还是想教谷儿、穗儿两个小丫头识字。在他意识里,这两个丫头将来就是自己人,也舍不得送出去,那还是知书达理好。请尼姑到道观里教丫鬟认字,也就是梅振衣这种现代穿越者才能干得出来,也因为他这位小侯爷肯花重金,同时也有张老江湖巧嘴,把师太都说动心。
为什定要请尼姑呢?教谷儿、穗儿那对小萝利读书,普通先生还真不方便,不小心请来个流氓教师就麻烦。星云师太有才学,人长也漂亮,以梅振衣现在年纪自然闹不出什师生绯闻,但在书房中坐着也讲究个赏心悦目。
古人读书和现在不太样,在唐代除供贵族子弟上学官塾之外,民间私塾还很少,大多还是拜师在家中私学,这可不是般家庭能够承担得起。古人谈到“书”这个字往往有种特殊敬意,现代人有些不理解,满大街不都是书吗?可唐代情况大不相同。
唐代还没有活字,但已经有雕版印刷技术,印本书要雕成全部书版,当时成本之巨大现代人无法想像。也只有传世重要经典,才有条件开版刻印,开印如果不是官方,民间刻印需要募集重金,比如刻印佛经,那是需要无数信徒募捐。如果你需要本书,市面上买不到,也不可能因此去开版刻印,怎办?在当时最流行做法是把这本书抄下来。
再举个例子,医师传弟子部《黄帝内经》,很多时候都是口述,字句讲解,弟子要像刻碑样铭记在心里,师徒两人手里都不拿这本书。如果师父手里有书,弟子学完征求师父同意之后会把它抄下来,连着原文和注解起。如果师父身边恰好没书,那有心弟子也会把自己所学完全默写下来,成本传世之书。假如师父把自己手中书送给弟子,那是种重要恩赐,大多数情况下就意味着传衣钵。
那有大户人家藏书甚丰,都是怎来呢?其是历代攒下来,其二是请人抄。这种传统其实直到民国初时还有,比如鲁迅笔下那个孔乙己,能写手好字,曾有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