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它假设所有资本和劳动力都是样(经济学术语叫“同质”),因而可以被轻易调配到其他活动上。这个假设在经济学上被称为“完全要素流动性”(perfectfactormobility)。4
即使补偿也没法掩盖许多人受损事实
有些经济学家虽承认贸易自由化会产生输家,但还是支持自由贸易,因为可以采用“补偿原理”(见第4章)。他们认为,因为贸易自由化可以让整个经济变好,因此,在这个过程中,输家可以得到完全补偿,而赢家在补偿输家后,剩下收入仍然比以前高。
这个论点问题在于,现实中往往没有补偿。在富国,福利国家制度提供失业保险和基本社会服务比如教育、医疗(美国除外),但这最多也只能算部分补偿。而在大部分发展中国家,福利国家制度非常薄弱,福利分布不均,因此往往没有补偿,即使有,也是微乎其微。
既然没有补偿,引用“补偿原理”来为伤害部分人利益政策(比如贸易自由化)辩护,就相当于是要求些人为“更伟大利益”做出牺牲。这其实是以前社会主义国家要求,讽刺是,社会主义国家这要求,却被支持自由贸易经济学家(许多跟支持“补偿原理”学者是同拨人)批评。
国际贸易至关重要,不代表自由贸易就最好
支持自由贸易经济学家听到有人批评自由贸易,往往会指责对方“反贸易”(anti-trade)。但问题是,批评自由贸易不等于反贸易。
除比较优势理论所宣扬专业化好处,国际贸易还有许多其他好处。第个好处是,市场因国际贸易而扩大,单位成本就更低,因为产量更大往往能够降低单位生产成本,这被称为规模经济(economiesofscale)。这点对小经济体尤其重要,因为如果他们没法参与国际贸易,获得更大市场,那他们不管生产什,成本都会很高。第二是增加竞争,迫使生产者提升效率——当然,前提是发展中国家生产企业不要被技术先进外国企业彻底消灭。第三个好处是有利创新,生产方能够通过贸易,接触到新思想,比如新技术、新设计和新管理方式。
国际贸易对发展中国家尤为重要。为提高生产能力,发展经济,他们需要获得更好技术。理论上,他们能够自主研发这些技术,但现实中有多少新科技是落后经济体自主研发呢?或许有例:朝鲜维尼纶。或许根本没有。因此,对发展中国家来说,不好好利用国外引进科技,那就太傻。形式可以是机器设备,或者技术许可(technologylicensing),即向某项技术专利权人购买使用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