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准备报效朝廷,报效大清,报效皇上。”
光绪仰首向天,眉头皱得紧紧,又摆摆手:“听说徐凡和谭嗣同,还有个王五,是桃园三结义来着?”不等翁同禾回话,他就自顾自吩咐:“桃园三结义本来就是天下共仰好事儿嘛,听说王五虽然不文,但也是古专诸剧孟般人物。朕这些日子在读太史公游侠列传,也想瞧瞧这人物,你想想法子,看朕怎能悄没声儿见见王五。说出去,毕竟是个笑话。”
到最后,光绪平板声音当中,终于带着点期待色彩。
※※※
如果说京城颐和园秋色过于萧瑟,那在朝鲜大同江两岸秋季,充满却是种奇异活力。
这种活力,是在老大京城找不到。
李大雄到来似乎是个信号般,更多船,更多人,通过各种渠道向大同江两岸涌来。徐凡花钱就像流水般,在金钱所能及范围之内搜刮人才,准备物资。军火也源源不断采购输送而来。如果负责装卸小工们懂得各国语言话,可以发现那些装在箱子里面,包着油脂步枪,弹药,格林炮,马克沁机关枪,管退式野战炮,军装,T型背带,水壶,刺刀,军靴都打着各大世界闻名军工厂标记,甚至还有各国陆军现役武器标记。
徐凡是钦差大臣,有着进口武器开出护照权力,加上巨量金钱撒下去,这些杀人利器就船船运过来。其实真正算起来,扣掉满清官场那些惯用回扣,他采购武器价格居然还比各地督抚便宜些。
各种各样搜罗人才都赶过来,比较奇异是,他们不是直接投入到工地当中。而是塞入各个学校机构。话说回来,徐凡现在所谓工业建设,也不过只是点规模,就是个修械所,个迷你小炼钢所,个火药局,点采煤和采金工地。规模都可以称得上袖珍,按照正常工业生产来看,这种规模完全无法做到降低成本,就是说全是在亏本经营。这样规模也无法容纳他搜集来大量人才,甚至三分之都容纳不。
从英格兰来煤矿工程师,有经验采煤工人,德国化学工业技师,美国勘测工程师,炼钢技师和工人,俄罗斯帝国数学家,美国南方,英国兰开斯特纺织工程师,纺织技工……都被倍薪水加上丰厚海外津贴,李家担保不论如何都支付他们十五年薪水和可观退职金……这样聘请而来。却发现都被塞进个个学校,底下是同样有点懵懂留着辫子学生。有大盛魁学徒,南洋华侨子弟,上海天津小工出身人物……他们共同特点就不是士绅家庭子弟,出生贫寒,略识之无。稀里糊涂被大盛魁集中搜罗而来,通过大盛魁商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