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清官场酬酢,向来是有规矩。是排场定要到,哪怕你路舟车劳顿,就想抱碗白粥直着脖子灌,该上燕菜席就得上燕菜席,五黄六月天气,帮大老爷们儿挤在张桌子上面满头满脸大汗,桌子也得围着厚重裙边,坐在那儿如同在火炉边上样。原因无他,你品级在那儿。
二是主人是谁,陪客是谁,该说什话,该做什样事情,都得有套规矩,大家全部得按照流程来。千万不能错半点,万做错,是个人都会嘲笑你句,做官儿你都不会,你小子还能干什?
作为直管下属上海道,还有地主之上海关道安排这个给大帅接风筵席。论心说,当官儿都不愿意参加,可是还得捏着鼻子来。第规矩太大,主桌上面主要陪客都得穿得周吴郑王那就不用说,全套行装带大帽子,怎也得十来斤分量,而且按照规矩,不能升冠,头上顶着个大帽子吃饭苦处,可想而知。
周围桌上陪客也轻松不,团神得全部贯在主桌上面儿,大帅举杯,所有人都要欢然举杯,大帅放筷子,哪怕你正夹着条肥鸡腿,也得赶紧放下来转过脸正面迎着大帅。顿下来,肚子还咕噜乱叫那是常事儿。懂行人都先垫肚子来,别以为公款开支请客有你份儿就算抄着。
而且总督接风上燕菜席,也是统治规矩渐趋细密道光以后形成惯例。官场有名是无例不兴,有例不灭。只要变成成例,不管多荒唐,大清不倒台,就得沿袭着做下去。(比如说清末两江官场,每年州县衙门封印时候那顿饭,就因为不知道哪年,衙门吹鼓手吹吹打打完毕,闲得蛋疼就去厨房帮厨子掐豆芽。结果相沿成习,今后近百年,两江州县封印酒席必有豆芽菜,吹鼓手也必然得客串厨子,后人读史至此,真不知道是笑好还是气好——奥斯卡按。)
燕菜席这种北地上席,在富贵风流两江地方看来,真有点上不台面。合着整个上海,就没有整治得好厨子。桌酒宴,公款报销都是六百两,八百两大价钱,结果桌上菜肴不是淡而无味,就干脆是生。你想吃也吃不着东西!大家伙儿基本就是对着桌子不能吃玩意儿装模作样端杯子举筷子,活生生在做戏。问题是这种戏全部流程走完,得个多时辰,洋人钟表,差不多要打三个钟点!
给总督设宴接风,就不能设烟榻。上海官儿不管实缺候补,无法无天已经成常态,其他地方还讲点官箴,他们是服换到四马路长三二堂子那是去惯。吃饭时候有半时间都在婊子伺候下抽大烟。三个钟点枯坐在这儿,不能过瘾,还得陪着做戏,其苦可知。
饶是如此,今儿上海官场都到得齐全,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