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道德真经》,万个人有万种理解,那究竟哪种理解才是正确呢?很显然,张天师认为,他理解是最接近老人家本意。
简单来说,张天师提出,守道不仅要守道心,而且要守道戒,也就是从行为规范上符合天道,赵然认为,这是张天师创立道门基础。没有道戒维系上下,就没有道门存在——道门是个组织,而修道只是手段,修道也许可以上溯无限元元,但道门诞生却自张天师而始。
有道门,让人们入这个组织,那就得拿出些甜头来不是?张天师便在《想尔注》中借老人家话,阐述长生之法,也就是修道之法,这是道门传承衣钵最重要方式。可赵然却觉得,《道德真经》是讲述对道本源追溯,强行将其与长生之法挂钩,会显得很是别扭。
举个例子,老人家已经说过,道是虚无,没有好坏之分,没有善恶之
以为看懂,也背下来,可就是不敢去琢磨其中深意,想清楚层之后,接下来必定会引发更深下层,然后继续去想,每次都让自己想得近乎吐血。
连续多日之后,赵然熬不住,去寻于致远求教。当他十分苦恼将自己遭遇倾诉出来,并且举几个自己遇到难题之后,于致远脸色古怪打量他很久,问:“这些都是你自己琢磨?”
赵然苦笑:“不是自己琢磨还怎?也没人指点……”
于致远默然半晌,拱手道:“老弟大才,吾不如矣!”
赵然不知道,自己因为来自另个世界眼界使然,让他对经文理解在这个世界已经算是非常深邃和宽泛,他所考虑那些问题,就连于致远这样有才名道士也从来没有去思考过。比如宇宙本源来自何处?时间和空间关系又是怎样?这个世界有几个人看过类似科普性文章?
但于致远也有自己长处,他优势相比赵然而言,正在于信仰专。他很快就将赵然灌入他耳中那些“乱七八糟”思路抛开,指点赵然道:“观《道德真经》而不读《想尔注》,非正道也。”——你小子看经不看注,这算什道理?
好吧,赵然拍拍自己脑门,这个真是疏忽。这个世界人们最简单常识,于赵然而言,却并非那理所当然,他疏忽也并不奇怪。
《老子想尔注》为道门祖师——张天师所著,入道门而不读《想尔注》,那是不可思议。可赵然是穿越客,说白,他内心中缺乏对张天师敬畏之心,想不起来也不能怪他。
于是,赵然又开始翻阅起《老子想尔注》来。
《老子想尔注》是张天师对老人家“语录”解释,每句话都作注释,让人们明白老人家到底想说什。赵然大致翻看遍,很快便有所得。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