倒不是袁氏有子弟为保全家族不惜净身进宫,他们怎说也是正儿八经世家大族,袁安卧雪品行高洁,袁氏发迹之后很注重名声,不至于让族人牺牲到这种地步。
那个宦官集团中自己人是怎来,和原主叔父袁隗有很大关系。
原焕很快把信写完,晾干墨迹放入布袋,让人尽快将信送去南阳,然后去厢房看小崽崽们读书。
自桓帝诛杀外戚梁冀,世族门阀就成皇帝肉中刺眼中钉,朝廷选拔*员没有考试,而是推举,只要德行能够服众,就可以被推举到朝廷当官。
推举制开始时能给朝廷输送人才,慢慢这个制度就变味道,成为世家大族培植亲信手段。
阻拦曹操篡夺汉室正统,他却觉得不光是如此,当时那种情况,曹老板加九锡确操之过急,如果两个人能冷静下来推心置腹谈谈,事情或许不会变成那样。
——东汉之末,士大夫多奇节而不循正道。【4】
两次党锢之祸,士人阶层几乎全部被清除出朝堂,汝南袁氏能在桓灵二帝年间反其道而行走向鼎盛,和党锢之祸脱不开关系。
所谓党锢之祸,乃是宦官以“党人”为罪名禁锢士人终身而得名。
桓灵二帝年间,士大夫、外戚等对宦官乱政现象不满,联合起来与宦官相争,两次斗争都以士人群体失败而告终,宦官得势,士大夫阶层被残酷镇压。
汝南袁氏四世三公名号响亮,其实不只袁氏,家族中连续几代都有三公世家不在少数,只是那些家族党锢之祸后大多避世不出,只有袁氏依旧风光。
——博爱容众,无所拣择;宾客入其门,无贤愚皆得所欲,为天下所归。【6】
只这句就能看出,朝廷*员皆世族中出,世族之间姻亲、师友联系千丝万缕,牵发而动全身,桓帝时过于宠幸宦官,未必没有世族、外戚权势太大,皇帝要借宦官之手打压世族、外戚原因。
世家和宦官本是对立,但是事无绝对,也不是所有宦官都对世族怀恨在心,桓帝时中常侍袁赦大权在握,又深得皇
两次党锢之祸中,世家大族、清流名士几乎无幸免,要被关押入狱,要隐姓埋名,窦武、陈蕃等士大夫中执牛耳者惨死,姻亲甚至被灭族。
第次党锢之祸已经很是惨烈,谁也没想到会在熹平年间迎来更惨烈第二次。
灵帝下诏,凡是党人门生、故吏、父子、兄弟中任官,律罢免,禁锢终身,并牵连五族。【5】
世家大族、清流名士遭此大难元气大伤,幸存下来也很少再涉足朝堂,士人接连遭受打击,还能留下多少忠君思想谁也不知道。
汝南袁氏作为关东世族代表,在两次党锢之祸中不退反进,不因为别,而是他们在宦官群体中有自己人。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