仙草或凉粉,那种夏天常见黑色结晶体。这种用草本植物熬成小吃,从前在夏天也偶尔会买来吃吃,但并不觉得有什特色,或特别好吃。所以,吃过午饭后,当表哥说,要去买点仙人板来让尝尝时,心里还在想,这东西在南洋和中国香港、台湾地区多得是,有什好吃呢?
不料,侄儿从村里间小卖店买回来时,单单那个架势,就有点惊人。原来他是用个盛水大铁桶,去买仙人板,这铁桶少说有五公升。他提着铁桶黑沉沉仙人板走进来时,不禁被吓跳:这多,吃得完吗?
可是,等尝第口梅县仙人板,那黑黑结晶体溶在舌面上时,心也快被融化。那种柔滑、入口即化奇妙感觉,就像许多“第次”经验,永远叫人难以忘怀,永远还想试再试。从来没有吃过那好吃仙草。吃这第口,知道这五公升仙草,不但吃得完,而且等回到梅县县城后,必定还会自己去街头买来吃。
结果,人吃掉三大碗仙人板,而且不时向表哥家由衷地赞美这“仙人之草”。不到半小时,五公升仙人板,便被们六七个人吃光。后来,回到县城后,发现梅县街头,随处都是卖仙人板摊子。简直把这“仙人之草”,当作水喝,口渴就去买来吃,也不知吃多少杯。而且发现,不论在哪摊吃,味道都样好,样润滑。连梅县本土人,也把它当水喝。
不禁对梅县仙人板,感到十分好奇。为什海外仙草,味道平平无奇,而梅县居然那柔滑,那令人难忘?问许多摊主,但他们都说不上原因。有说,是梅县所产仙草不样。有说,是梅县水特别好。也有说,是梅县人祖传手工与众不同。总之,不管怎样,后来简直迷死梅县仙草。
离开梅县以后,有次想念这仙人板,无以解馋,竟想到这“板”字该作何解,而对此字作番考证。在梅县街头,这种美食般写作“仙人板”,但这个“板”字,让人联想到硬邦邦木板,和美食扯不上关系,在这里显然没有什意义。看来,这只是个“假借字”,借用它音而已。客家人把所有块状甜点糕饼,都通称作“bɑn”。这个音转写,有好几个,其中个是“粄”字。《南史·卷四十》里也用过此字个异体。“仙人之草”制成后,黑黑块状,样子像极糕饼,所以或许也应当写作“粄”。但“粄”字不常见,连内地最通行商务印书馆版《现代汉语词典》,都不收此字,所以现在民间都只好把它转写为“板”字。
换句话说,所谓仙人板,就是“仙人糕点”。这是上天赐给仙人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