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旨。
再其次,与大多数人生命轨迹不同,多数人是从童年“炉台”迈向成年“宇宙”,但段义孚人生轨迹却是反过来,即从世界走向自,从童年所处公共领域走入成年后私人领域。但,这也绝不等于进入成年后,格局反而缩小;相反,他却愈益朝着由观念和思想构筑起来宏大世界迈进。
因此,《是谁?》魅力,并不在于引人入胜、博人眼球不凡经历,这些事物或许离普通人生活太遥远;相反,它魅力在于,在平凡事物与事件里,去体察个体生命在不断破碎与重建、踟蹰与前行过程里呈现出意义与价值。难怪世界地理学最高荣誉奖评委会,把段义孚比作地理学界“小王子”,因为他们两人都常常在平凡微小事物中用情至深。
宇宙与炉台:生命最初底色
段义孚从童年到成年,是从“宇宙”走向“炉台”。童年时期,他生活在世界舞台上,经历着各种公共事件。成年后,他世界缩小到学术角落里。这样人生经历对他生追求——心灵追求、关系追求与事业追求——均产生根本影响,奠定最初生命底色。
段义孚成长在抗日战争时期个中产阶级家庭里。父亲段茂澜是名外交官,这让童年段义孚能频繁接触到世界性事件与人物。他在自传里提到与自己家庭关系颇深三个人:段祺瑞、汪精卫和周恩来。
段氏家族起源于安徽,到近代分为两支:支家财万贯,住在合肥,是段祺瑞所属支;另支家境贫寒,住在银山(可能在安徽芜湖附近),是段茂澜所属支。所以,段祺瑞直资助段茂澜在南开中学读书。后来,段茂澜接受西方教育,为段义孚童年创造中产家庭成长环境。汪精卫是段义孚母亲位远房表亲。由于汪精卫投靠日本人,段茂澜家对他态度十分矛盾,方面试图与这位亲戚划清界限,另方面在私人感情上又不得不有所顾念。周恩来是段茂澜好友,虽然两人最终在政治路线上迥然不同,但私下友谊却直维持着。
周恩来在重庆工作时,常常拜访段义孚家。段义孚说,父亲和周恩来在客厅里掰手腕情景直历历在目。正因为父亲外交官身份,他和众多世界级政治人物都有或近或远关系,这使得童年段义孚总能亲历各种公共事件,生活在“世界主义”(Cosmopolitan)环境中,超越狭隘地方主义。
而同时,段义孚就读小学也为他开启世界主义视野。战时陪都重庆在段义孚记忆里并非处温暖家乡,而是个贫穷、战乱、充满死亡和迷信气息地方。这或许同他家位于重庆乡郊有关。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