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会不到父爱,只是儒家式父爱坚硬棱角,令内心敏感段义孚屡屡受伤,也令青春期他蒙上层酸楚。
可怜父亲啊!他完全没有想到因为这样件芝麻小事大发雷霆,会造成永久心灵创伤——尽管当时他只是在手腕上轻轻打巴掌,说不定还是“罪有应得”。但这给青春期蒙上层酸楚。也就是说,哪怕没有惊天动地灾祸,日常生活里也充满混乱、失望和不公平。
当父爱被责任外衣包裹起来,显得既克制、坚硬又略带冷漠时,在儿子记忆里就形成若即若离、空洞可怖意象。再加上父亲对长子(段岱孚)和三子(段三孚)偏爱,对次子和小闺女(段思孚)忽视,令段义孚对父亲感情充满矛盾。最终,幽灵梦魇成为根植在段义孚记忆深处父亲形象。但此梦境也依然透露着他对父爱渴求。
不幸是,对父亲最深刻记忆,却是童年场噩梦。……张开双臂想拥抱他……怎回事?个幽灵却站在面前,可以看出,那是父亲,但他身上却披着件丧服。这具幽灵在不断变化气流中移动着,没有重量。那是个恶鬼,具尸体,空洞眼睛里泛着黄色光。
2005年,当75岁段义孚再次回到重庆时,这个噩梦竟然重现。<注:"这细节详见[美]段义孚:《回家记》,志丞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13年,第125—127页。">可想而知,当1980年父亲在台北去世时候,段义孚没有去见他最后面,脆弱到多地毫无心力。
与父亲相比,母亲却给予段义孚最温暖抚爱,然而,这样爱却总是时而相聚时而分离。况且,兄弟之间还潜流着对母爱争夺。
年幼时,因有位保姆在他身边照顾,母亲反而和他有段距离。结果,在他眼里,母亲就成位疏远、高贵、有魅力人物。进入青春期后,母亲在他印象里,又变成位脆弱而不谙世事女性,这便激起他想要保护母亲欲望。但母亲独立个性并不需要儿子保护。
由于段义孚常年在异地求学和工作,他与母亲常常见少离多。但每次相聚,母亲深切关怀与不舍,都令他倍感温暖。《是谁?》回忆他因工作和母亲离别之际,母亲挖空心思,用“计”挽留自己幕,感人至深:
9月临近,和母亲都变得惴惴不安,但们彼此都把这样不安埋在心底。再过不久,就要回印第安纳州上班。分别天终于到来。和母亲都起得很早。们先到城里悠闲地吃顿早餐,这似乎是母亲发明拖延战术。直到最后,不得不说,要走。但是,母亲立刻又想到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