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阅任何份户帖,都能查到从中枢到执行小吏这整条文件流转路线。哪环节出问题,抓起责任人来十分方便。
每份户帖,都要式两联。首联叫作籍联,次联叫作户联。前者交给官府留底,后者给百姓家里留底。在籍、户二联之间骑缝处,要印有字号以作为堪合之用,还要盖上个户部骑缝章,每联恰好各留半个印。这样来,官、民各有份,最大程度防止伪造。
从份户帖式上设计可以看出,大明朝廷着实下番苦心。逐级签字,骑缝用印、编号堪合,籍户二联,尽可能堵上可能存在疏漏。仅此点,就比前朝不知要高到哪里去。
第三步,户部把设计好户帖式下发给官办印坊,依照样本批量印制,然后分发到各地州县,并规定缴还时间。
第四步,各地州县接到空白户帖之后,必须由正印*员担任提调官——这个提调,是临时差遣头衔,和后来负责教育行政职务不样。
然是皇帝下发道大白话圣旨到户部,给政策定下基调。
第二步,户部根据文件精神,设计出标准户籍格式尺寸,叫作户帖式。户部规定:“户帖”用纸长尺三寸,宽尺二寸,边缘还缀有圈花卉装饰。
这个尺寸,可不是随便定。
早在晋代,朝廷制作户籍时已有规定,要求用尺三寸札。因为当时没有线装书,而是卷轴装。纸与纸之间左右相连,形成条长幅,因此宽度不限,只需要规定长度即可。
到明代,装帧方式已和现代无异,页页相叠,因此需要把长、宽都规定出来。将长度定为“尺三寸”,也算是种从古。
看完尺寸,咱们再来看正文格式部分。
正文分成左、中、右三块。在最右边,印制洪武皇帝刚才那段白话圣旨,前面添加句“户部洪武三年十月二十六日钦奉圣旨”字样。来申明此乃皇命;二来警告百姓要如实申报,否则要充军;三来提醒经手*员,如果他们违法徇私,也要处斩。
中间部分,是户帖主要内容,要写明该户乡贯、男子丁口、女子口、名岁、与户主关系、户种、事产、住址等信息。
最左边,是留给*员签字之用。朱元璋对这次推行极为重视,要求每级都要有经手*员签押,以便追溯责任。所以每份户帖签字,都是从户部尚书邓德开始签起,接着是副手左侍郎程进诚——当然,这两位签押都是提前印制好,否则他们也甭干别事;随着户帖级级下发,会有侍郎某、郎中某、员外郎某、主事某依次签在后头。
这是中央部门签发部分。在户帖背后沿边还留有空白,以便地方执行*员签下花押:从知县、县丞、司吏、典吏到书手、里保,个都不能少。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