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然没人会当面对荀彧说这种话,但每次荀谌名字出现,都会有类似疑问在所有人心中响起。日积月累,三人成虎,以后难
重要是什?自然是成就经典,留芳后世!郑老师若能来许都聚议,重现白虎观荣光,他定会高兴得年轻十岁不止——”他说到这里,有意拖长声调,别有深意地看眼荀彧:“莫非文若你还是对他耿耿于怀?”
郑玄是古文派出身,但他不拘今、古,自成党,两派都颇有些议论。只不过他学问太大,这些议论声都被压服,偶尔腹诽下。荀彧正色道:“对郑公向以师事之,可不敢有半点不敬。”
孔融释然而笑:“郑公也是这说。他说荀令君规严方正,不是背后搞些小动作人,不会以权势来逼压异见。纵有学术歧见,也会交由聚众论辩,当场分剖。”他把这顶高帽子送出去,不失时机地从怀里取出封信来,交给荀彧:“郑公给你。”
荀彧恭恭敬敬先拜两拜,这才展信开读。这笔迹他看便知是郑玄亲笔所书,笔力微弱,但字体品格不减。信并不长,郑玄简单地回顾下前代几次大儒聚议之事,然后表示许都若能让盛世重现,必成代佳话。他虽已是老弱之躯,也必会效仿伏生、枚乘这些前贤,亲自前往京都襄助。
对于孔融能请动郑玄,荀彧并不觉得意外。孔融当年在北海时候,对郑玄有大恩,他出面邀请,郑玄不会不答应。以郑玄地位,他若表示参加聚议,荀彧无法直接拒绝。孔融求这封亲笔信,正是为封住荀彧嘴。
荀彧放下郑玄信,问道:“郑公远在高密,如今是袁谭势力范围。曹、袁交战正炽,你如何把他安然送来许都?”
这是个实实在在问题,孔融早有准备:“荀令君真是灯下黑。你莫要忘,袁绍军中,有人身居要职。这人恰好还是郑公最得意高足,也是您亲族。有这三重关系,他出面斡旋,谁也不会为难。”
“荀谌……?”
荀彧捋捋胡须,表情古井无波。熟悉荀彧人会知道,这种表情他,情绪才是最不佳时候。荀谌是荀彧心中根刺,倒不是因为他这位兄弟选择袁绍阵营——乱世之中,各地大族多边投注,兄弟叔侄往往各事主,乃是寻常之事——而是因为从几年前开始,荀谌变得神秘莫测,几乎不与族中来往,连专门前往河北荀家族长都见不到。种种迹象表明,他和许都里雒阳系直有勾结,现在他又突然跳出来,积极与孔融合作,无异于把荀彧推到个相当尴尬地位。
“你兄弟都在反曹公,你又有何颜面辅佐曹公?你会不会和袁绍私通,以谋求退身之路?会不会假公济私,利用手中权势把曹公陷入败亡?”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