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应麟激动得差点带他上街吃酒去,看他副沉迷学习,无心应祝样子,也只好摇摇头:“那你好好复习,争取考出个县案首来,真考上,咱们就到府城,去那最好云翔楼吃顿去!”
崔燮跟他保证要好好考,回到家里接着看《大明律》和《历代名臣奏议》。
县试三天,头天考经义,第二天也是考诏诰表判论这些应用文,第三天考时务策。临考前那几天林先生给他押策论题,经史时务都做过,诏诰表又只格式正确就行,不需要太紧张。倒是“判”他做得略少,这两天得临时抱抱佛脚。
转眼两天已过,又到二场日子。
他们这些考在前十学子待遇又和普通考生不样。前十名要提堂考,能在文庙堂里坐着,有更舒适单桌单椅,喝着免费热茶,就是要在县令眼皮子底下作文章。
在位美俗”,成为朝廷栋梁。
到此处就由题目这句引入全诗,从君子抚育百姓德音与百姓对君子敬爱正反两股对比,最后重归于以民心为己心,视民为子女之意,呼应前篇,紧扣题目。
这篇虽是现场写就,但这种主旋律文章本就是他专长,再加上戚县令之前提点他那句,他也翻来覆去想得烂熟。文章意思皆在心里,只要布局谋篇、雕琢句法,也用不多少时间。
到中午巡场皂隶过来送水送饭时,他已经打好草稿,校改几遍。中午稍微休息,又检查几遍,正式誊写完成时,才刚过未时不久。龙门旁已有几个先交卷小学生,等待凑够人数道出去。
崔燮看看确实无误,也收起卷子拿到县尊堂前,当面交卷。戚县令也不抬头看他,先拿卷子看遍,脸色渐渐就舒展,提笔在卷面上画个圈,撩起眼皮嘉许地看他眼。
戚县令脸色凝重,先教训他们番不许作弊,不许因上场考得好而有骄矜之心……训得学生们头也不敢抬,
戚县令也知道他不会作诗,并没对像别小学生那样考个诗词对句,挥挥手道:“去吧,后两场也要来考,别以为圈你后头就能弃考!”
崔燮悬着心下子放松,轻轻呼口气,垂手听县尊训示几句,就走到龙门前排队去。
转天县衙外便贴出圈案,取中前五十排成两个同心圆,外圈三十人,里卷二十人,未入圈考生另排张纸。赵应麟跟着他过来看榜,抬眼就看见那个“甲四”考号高高题在大圈最上头,连忙拽他衣摆把,兴奋地叫道:“你看!你考号在那上头不是!”
崔燮抬头看去,果然第个就是他。
他不知道这是因为他真写得好,还是戚县令故意偏他,也不敢太高调,挽着赵应麟袖子说:“看都看见,先回家吧,还有两场呢。”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