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漫想着没用东西,黄大人却将手合,颔首笑道:“好好好,朝廷正是缺钱粮时候,你们县里遭灾,却能不要赈济,不求免粮,自己解决难处,实是地方*员表率……也可抵抵黜落太多生员、讼案数太高缺陷。”
到明年京察大计,有这为朝廷省笔赈济款实绩在,也不怕吏部苛察。
过这辆车,记忆深刻。
这下他可有借口扔下几何。他拽桓凌把,便奔往黄大人车前迎接,笑容极为热烈。黄大人也心绪极佳,见他便说:“好个宋学生,你那三下乡做得实在有心,快与和子远贤弟交代清楚是哪三下乡。”
宋时自然老实交待:“就是农事技法、医药、百戏三下乡。”
他倒也想搞科技、卫生、文化,但不好搞啊,技术不到位,只能按现有条件来。
黄大人着实夸这个活动几句,却又怕夸多让他不知高低,又挑个毛病:“怎地只教百戏下乡,不教有学问先生到乡间讲堂课?”
这个宋时早有打算,便指着北方说:“清完王家土地,有些地方要并入官府,学生便已经有打算。可在城北不碍事地方建个论坛,教本县、外地才子名士登坛发议论,书生也可去听,庄户百姓也可去听。百姓们纵然听不懂,多受这些学问浸染,也能使人心向学,风俗淳厚。”
黄大人这回可是发自真心欣喜:“正是,武平这里就是缺个讲学地方!不与人辩难析理,怎知谁高谁下?没有地方讲学,怎传扬自己道理,怎出得名士?若真能建好,明年本官也过来讲学,为你武平扬名!”
宋时上回忽悠个提学帮他写序就恨不能印成宣传册满省发行,如今听说巡按要来讲课,更是心热如火。他简直想三天内就盖起大礼堂来,但落实到具体工程,又不免有些担心:“只怕近日修不起来。这回水患灾害甚深,光百姓吃饭都得向朝廷要赈济银子……”
桓凌却在他肩上按下,拦住他话头,对他与黄大人说道:“不必担心,这讲坛建得起来。下官前几天趁夜按王家贪占土地之例将林、徐、陈等人家合该追回钱粮田土、应缴罚款算遍,再加上那些之前自首,主动缴税……算来岂止三数万。武平县年夏秋两税通不过八千两,征本色米折成银子也只五千六百余两,等追讨回这些大户积欠,便不须再请朝廷免赋税。”
嚯,这就算出来?桓小师兄不愧是个货真价实年轻人,体力真好,这时候还能熬夜呢!算得也真快啊……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