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决泗州大堤行洪,虽殃及民生,但保住祖陵无恙,还是功大于过,何况泗州百姓安置妥当,未有民乱,此为二也。”
“面临危难之际,死守不退,敢以身殉节,亦当为天下臣民表率楷模,德在行先,这点尤其重要,此为三也!有此三条,岂可不重赏?不然寒尽功臣之心,今后又有谁愿为朝廷所用?”
议来议去,后种意见渐渐占上风。拼命奋身救祖陵人如果都不重赏,怎说也不能服众,那样谁还肯为朝廷卖力气?就是李佑曾经政敌对头,在这上面也不好有太多另类看法。
慈圣皇太后皱眉默然,坐到这个位置上,小处可以任由性子来,但大处赏罚须得分明。李佑这
座,无比堵心自是不用提。其,祖陵龙脉真出问题,那就是天罚,追究起来首先就是她这太后失德导致上天不满,谁叫她是代天子秉政。
其二,那李佑命也太硬,这也能让他捡个大功劳。偏偏还是她含怨报复打发李佑去吃苦头,本想如果出漏子就有借口继续修理李佑,谁能料到李佑仿佛天命化身,搞出殉身退洪戏码,这都是什狗屎运!
话说祖陵这里只有李佑和海公公两个可以上奏本人,李佑当然不好自吹自擂,所以只能委托海公公代劳。当然,海公公也得靠李佑,这是互惠互利。
不过有个问题存在,太监奏章般都是直接送进宫中,大臣们见不到。但若如此,李佑小人之心有点担心皇太后都会隐掉海公公奏本,从而漂没他功劳。
所以李佑特意嘱咐海公公先将奏章明发到通政司,并不直接送进宫中,这样太后想瞒也瞒不住,只能在殿中公议。
却说文华殿中,读完海公公奏本后,当即有大臣出列奏道:“王马等贼子胆敢窥伺祖陵,居心恶毒,行同谋逆,当锁拿入京,问后凌迟不赦,以警天下!另该谕示地方,尽拿其族人坐罪!”
这其实都是废话,正确无比但定要有人说废话,没有人不同意,没有人敢反对,殿中全体通过。
接下来问题才是该热议大问题,李佑怎办?这种事从来没有过先例,亦没有祖宗法度可依。
时间众说纷纭,有人贬低道:“鬼神之说虚无缥缈,治国不可以鬼神由之。祖陵退洪其实是天佑大明,那李佑没甚出力,怎可贪天之功为他有?此外,查*防汛,皆乃其分内事,有何特异哉?又何况他还有些擅自捉拿同僚、殃及泗州民生等小过错。折合之下,只照考计政绩卓异标准嘉奖即可。”
当场又有人反驳道:“此言差矣,李佑有三条功德,怎能轻忽?识破*计,及时救险,虽有擅捕大臣过错,但事起非常,当行非常之举,可类比遇到谋反时迅速平反事情,功大于过,此为也。”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