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以看出,吏部尚书意思是不能太亏待李佑。而礼部尚书意思大概是要拿朱放鹤作为挡箭牌,万李佑对赏赐心有不满别记恨到礼部,自己与朱先生内部解决去。
矛盾归矛盾,事情还得议,胡尚书先开口道:“今天务必要议出结果。本部先抛砖引玉,此次李佑功绩,因为也算死守不退和欲以身殉节,可比照文臣奋勇杀贼而小于救驾,如何?”
这点基本上是朝廷共识,朱放鹤点头道:“先帝有过诏令,文臣杀贼者,儿子可世袭军职。”
般杀贼救驾这种功劳都是武职所得,但本朝有时出现县令之类文官在遇到叛乱时立下军功,所以特意出诏令,文官立军功,奖励子孙世袭武官。
“若李大人是武官,便简单得很。”潘大人叹息道。
对州县*员奖励,般情况下是台宪具奏事迹,内阁票拟,天子核准,最后面落实奖赏面送到吏部考功司填注。
不过这次李佑不是日常政绩,属于特殊事件,又是河务方面,所以太后谕示由工部叙功具奏,也是惯例。得旨意,工部会同吏部、礼部翻经据典研究五六天,也没拿出奖励方案。
不要以为工部有意拖沓,这可是相当有技术含量活计,不是想象中那简单随便。而且大明官场上关于政绩考核方面规定得很具体,十分便于操作,但在叙功方面,条文不多,主观性很强,变数也大。
例如同样件功劳,这位天子可能赏个伯爵,换个天子没准赏赐世袭三品指挥使就打发。现在慈圣宫对李大人态度很微妙哪,给李佑叙功时必须要考虑到这点,所以工部和礼部、吏部很是头疼。
毕竟李大人这个功绩太特殊,完全没有先例,只能分条列缕项项斟酌。
武官与文官不同,有大功时超擢并不稀罕,五六品跃为二三品也是可以,这样奖励起来很容易。
而治国文官就不能如此,个知县功劳再大,也不可能提拔成尚书大学士,能跳
奖赏种类有行文褒奖、遣使劳慰、加俸增秩、封赠家人、恩荫后代、赏赐物品、升职迁官等类型。
行文褒奖、遣使劳慰都道是应有之义,不须多谈,而麻烦细节就在于其他几项。
这日,工部尚书胡都老大人、吏部考功司新任郎中潘翔、礼部仪制司员外郎朱放鹤人手杯热茶坐在工部后堂小厅内,主要议题便是为李佑叙功。
老尚书长叹声,这真是个烫手山芋。既要足够虚荣,不能让天下臣民议论朝廷小气、冷落功臣,又不能太实在,免得惹火皇太后。他估计吏部和礼部也晓得此事内涵,派来会商人选都很有意思。
考功司潘大人,曾与李佑共同号称许次辅手下三大走狗之,仪制司朱放鹤,既是宗室又是李佑朋友。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