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无论是伊凡、德米特里,还是阿廖沙、佐西马,甚至老卡拉马佐夫,都生活在自己思想领域,都有“伟大却没有解决思想”。但他们都不囿于自身,而是竭力向别人讲述自己思想,希望被人理解,听到不同声音,从其他立场回答。个“思想人”存在也就是对话,是不同意识之间对话交流,思想就是在不同意识对话中上演事件,只有在对话中才能迫使“思想人”讲出自己最隐秘思想。对于作家来说,描绘思想也就是描绘处于对话中思想人和他们事件。因此读者在小说中看到是主人公们怀着没有解决思想问题在紧张地进行场没有终结对话以及他们种种事件。在小说中卡拉马佐夫家成员围绕着有无上帝和灵魂永生问题,各自道出自己心灵深处奥秘,表现出自己生活立场,显露出“人身上人”。
费奥多尔·巴夫洛维奇·卡拉马佐夫出身贵族,年轻时是个寄人篱下食客,常常扮演小丑角色,后来依靠妻子嫁妆起家,成富有地主和高利贷者。这三者结合,再加上不信上帝,形成他丑恶畸形灵魂。他身上几乎集中切卑劣欲望:好色、自私、专横、冷酷、厚颜无耻。他生活糜烂,好嘲弄、亵渎神圣高尚切,向周围人发泄年轻时所受到侮辱。他曾两次结婚,都是出于谋求财产、地位或满足自己私欲;妻子死后,全然不顾教养孩子义务,任凭他们由命运摆布;他侵占长子财产,与他争夺格鲁申卡;甚至*污个疯女丽萨维塔,但他也不无矛盾。他自知作孽太多,害怕坠入地狱,因此他也思索有无上帝和灵魂永生问题,他对阿廖沙说:“无论怎样愚蠢,对这类问题,总还是思索,自然是偶然想,不是永远想。”他真诚地爱阿廖沙,因为阿廖沙是“世上唯不责备”他人。他有能力欣赏美,对自己恶行也可以自谴责。他生命力旺盛,拼命攒钱,指望女人在他年老时能自愿投入他怀抱。他基本生活信条是“尽量在世上多活几天”,“愿意过这种龌龊生活,直到死”,至于上帝和来世生活,他是不相信。他所作所为引起儿子们极端蔑视和憎恨。在他身上集中体现“卡拉马佐夫气质”,正如高尔基指出那样:“这无疑是俄罗斯灵魂,无定形,光怪陆离,既怯懦又大胆,但主要是病态而又恶毒灵魂……”
他大儿子德米特里·卡拉马佐夫是个退伍军官,性格,bao躁,生活放荡。他内心充满信仰和无信仰矛盾,是个集崇高与卑鄙于身人物。他在向阿廖沙袒露心迹时说:“魔鬼和上帝在进行斗争,而斗争战场就是人心。”这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