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归还,以半年为期,甚至盼望皇帝念及债务人已付过不少利息,慈悲为怀,凡四等以下贫民债务,全予豁免。下个月,青苗贷款法才全予废除,但赤贫者之债务宽免之议,直到六年后,经苏东坡力请,朝廷方予接受。
苏东坡又单枪匹马,只身独自向朝廷之腐败无能进军。他想从根本上改革国家吏治。朝廷官吏皆来自科举,但是科举制度业已废弛。他有四五次身为主考官,都特别留心为国家选拔真才,有时把别考官所弃而不取考卷又找回重阅录取。有次,考生在御林军例行监视之下进行考试,御林军傲慢粗野,真使他吃惊。军士对考生呼喊,如对群新兵。有几个考生被发现挟带作弊而驱出大殿,警卫军士大声喊叫,声势逼人。当时混乱不堪,军士之恢复秩序,犹如平定,bao乱。军士蛮横无礼,是对士子斯文侮辱。苏东坡立刻连上二表,将两个军士斥退。
当时最使朝廷感到困扰,其实在中国历史上历代皆然,就是冗吏充斥。读书人太多,而朝廷可给官位太少。这是中国多年积弊,人竟认为个优秀读书人必然要“学而优则仕”。这个想法如果现在还不改,全国教育普及则国家将亡。们有多少官位供给四万万五千万人呢?倘若考试制度认真执行,而选人唯才,则合格考生必然为数有限,而选取人才素质也会提高。但是在苏东坡时代,引用亲族之风已经盛行。有好多外省来京考生,由朋友亲戚推荐,不用在京参加考试,便可以获得官职。每次考试若选三四百人,总有八九百人不经过考试。礼部就可以推荐免试生二三百人,其他还有由兵部和皇家关系推荐。在春季祭天大典之时,很多读书人由皇上特恩免考,苏东坡说:“官之阙,率四五人守之。争夺纷坛,廉耻丧尽。中才小官,阙远食贫,到官之后,求取鱼利!靡所不为,而民病矣。”他又说:“臣等伙见恩榜得官之人,布在州县,例皆垂老,别无进望,惟务黯货以为归计。贪冒不职,十人而九。朝廷所放恩榜,几千人矣,何曾见人能自奋励,有闻于时。而残民败官者,不可胜数。所至州县,举罹其害。乃即位之初,有此过举,谓之恩泽,非臣所识也。”苏东坡提议废除此等免试办法,严格限制高官巨卿之子女亲戚,以及皇家所推荐之人。苏东坡认为自己有责任把官吏之怠惰低能蒙混朝廷情形,奏知太后。为这种情形,他向太后密奏多次。在几件大事表章后,他又附有再启,请太后阅后自己保存,勿转交与中书省。
比如说,西北番族人寇,几乎有中国农民万人惨遭屠杀,当地驻军官长企图隐瞒朝廷。甚至消息传至京师之时,朝廷派专使前往当地调查。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