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量读者是年轻人。比起二〇〇六年,今天读者自然多些,仍属小众,但很好,已在期待之外。
《羊城晚报》:在海外木心较早地被“重新发现”——部分散文与小说被翻译成英文,成为美国大学文学史课程范本读物,并作为唯中国作家,与福克纳、海明威作品编在同教材中。木心在国外大概是什时候被“重新发现”?
陈丹青:木心先生有位格外器重老朋友童明(刘军)先生,西安人,在加州某大学教文学。他早就翻译木心短篇小说集,题曰《空房》,五年前在美国出版,很快被列为四星译本。此前他就在学校介绍木心文学,引来好几位美国教授参与评议,在“文学无国界”网站,木心拥有批美国读者,那是十多年前事。
《羊城晚报》:在次演讲中,您说“既矛盾又真实是,木心先生可能是们时代唯位完整衔接古典汉语传统与五四传统文学作者,同时,在五四代以及四十年代作者群中,们无法找到与木心先生相近似书写者。此所以称木心先生是个大异数,是位五四文化‘遗腹子’”。也正是这段话,让不少学院派批评家认为,您在过分地吹捧木心文学成就,同时也引起不少争议。对这些争议,您怎看?会不会有点郁闷?
陈丹青:如果是“文坛”中人,“坛”外哪个家伙这放话,也会侧目鄙视。但听到大抵是传言,这类事,只会私下议论。
谈木心,始终很克制,现在仍然克制,但那几句话像是触刑律,路盯到现在。您读过木心吗?您觉得涉嫌“吹捧”吗?九四九年后,九七九年后,请告诉:哪位作家和“学院批评家”不在断层中?哪位下笔作文,遣词造句,接通五四那代,并和古典汉语相周旋?九八三年初读木心,其实误会,以为嗅到民国味,现在想想,错。《明天不散步》《九月初九》《诗经演》,哪位民国作家写过?
现在,《文学回忆录》或可印证“吹捧”——那些话说早,《文学回忆录》却又面世太迟——想想吧,当们全体还是屁孩,还没出生前,他就葆有庞大阅读记忆。自二十世纪四十年代迄今,哪位作家这开讲文学史?哪位作家毕生以这样种文学视野映照自己写作?别忘记,木心不是职业论家、史家。他甚至没正经上过高中和大学,毕生没有半个文学老师。他唯学历是上海美专,还没毕业就因闹学潮而逃掉。
期待“争议”——诚实争,高明议——但目下暂时没有。二〇〇六年《三联生活周刊》朱伟老师在博客上刻意贬损,当即起身回骂。后来才知道,八十年代他曾是推出不少作家编辑:这是倨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