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厥这个词,本来是指6到8世纪在内亚草原建立多个汗国族群集团,中国史书称之为“突厥”,对应就是鄂尔浑古突厥文碑铭中Türk词。这个突厥集团起源与早期发展情况,中国史书有些不很清楚记录,研究者争议很多。可以确知是,突厥到5世纪时是以阿尔泰山为中心,是柔然游牧帝国统治下众多部族集团之,被柔然称为“锻奴”,大概因为突厥长于锻冶,而且阿尔泰山带又是重要铁矿石出产地。有研究者因此认为突厥在制造兵器和盔甲方面可能具有某种优势。
5世纪后期,柔然统治权遭到蒙古高原上其他些游牧集团挑战,特别是高车各部,甚至度把柔然可汗逐出草原,迫使他投奔北魏。突厥在平定高车叛乱方面立过功,可是未能得到柔然可汗应有肯定和礼遇,终于变成柔然帝国终结者。552年突厥推翻柔然统治,取而代之,开启内亚草原突厥帝国时代。突厥帝国采取和柔然同样汗国体制,可汗庭也迁至原柔然汗庭所在地鄂尔浑—塔米尔河谷,依托于都斤(Ötüqän)山,即今杭爱山。于都斤山和鄂尔浑河遂成为突厥帝国历史象征。
也许是因为突厥“龙兴”之地本在蒙古高原西端阿尔泰山,所以突厥帝国比柔然更重视对西域乃至中亚地区控制,最突出就是消灭嚈哒帝国,不仅实现对大部分欧亚草原地带直接统治,而且还获得对草原以南部分农业定居地区间接控制,特别是中亚城邦绿洲诸国。突厥很早就以管控地区为界分成东突厥和西突厥,西突厥以阿尔泰山以西草原地带为中心,控制中亚绿洲地区,东突厥则以于都斤山为中心,控制契丹、奚以及铁勒九姓等漠北各部,并南向与中原各王朝争锋。虽然在东突厥第汗国大部分时期,西突厥至少在名义上是服属于东突厥,但西突厥在政治上明显有定独立性,而且在东突厥第汗国覆亡以后很久,西突厥仍然能维持对于西域各城邦统治。东突厥最主要敌人是中原王朝(北朝、隋、唐),西突厥大敌则是萨珊波斯,这种外部军事政治形势自然也会影响东西突厥内部各自文化变迁,也就是说,东突厥必定较多接受中国文化影响,而西突厥则较多接受波斯文化影响。值得注意是,西突厥与拜占庭往来密切,所以有关西突厥历史资料,除唐代汉文史料以外,比较重要就是拜占庭希腊文史料。
突厥帝国,无论西突厥还是东突厥,在其汗国体制解体之后,作为政治认同“突厥”理应随即消失。在蒙古高原上,取代突厥汗国回鹘等政治体完全否定“突厥”这认同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