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开场时,也是剑桥同学,贵族子弟塞西尔·瓦朗斯跟自己中产阶级同窗恋人乔治·索尔到后者家中,个叫作“两英亩”庄园。当时他们并不知道,“战”就在眼前。乔治妹妹达芙妮请诗人塞西尔在自己收集签名本子里写点什;后来发现他留下满满五页长诗,就叫《两英亩》;而因为他在战争中捐躯,这首“平庸”诗也阴差阳错镌刻在民族记忆中。小说在后面四个章节里,很骁勇地跨四个大步,分别设在1926年、1967年、七十年代末和2008年,方面是看和塞西尔有关记忆怎样随着时局、人世变迁而摇曳,另方面,也是对于同性恋态度慢慢在英国舒展历史。
这部小说里最明显chiaroscuro是什呢?就是点点“知”微光,落在大片大片“不知”苍茫风景中。作者看似信手却又严丝合缝地将每个章节锁死在它历史段落之中。每个角色很妥帖地生活在自己时代里,只看得清自己时之虑所照亮范围;人类本就高估自己预感和记性,要剥夺人物这点虚荣不算太难,关键是叙述者也要忍得住不作为又“高”又“明”后来人加以指点。霍林赫斯特说这叫“无知当下”。
所以说这次读起来口感不样,是隔着那厚厚层无知,这部小说文字比以往更温煦、更朦胧;因为霍林赫斯特文采中“第三人称判断”,都建立在叙述者通透上,既然压制这层企图,自然少反讽,少调戏角色灵动,少那口bite锐意。
这件事怪在个加拿大老奶奶头上。《美丽曲线》出版是在2004年,发现2005年霍林赫斯特给艾丽丝·门罗《逃离》(Runaway)写过篇书评,里面有几句话正可以形容门罗对于《陌生人孩子》所施加“中和”作用。“她文笔干涩得让人放心。很多小说人物都有不合情理记忆力,她是不屑于如此;她只是告诉们—丝毫不带迟疑与造作—那些角色之前人生,包括那些他们记错,或者完全不记得事情。”这部短篇集里面,最后个中篇包含五个部分,也是关于组角色跨越时空变化。“门罗故事跨度虽长,但她似乎毫不费力地在过去中驾驭着个个十年累加;她技巧和当代很多靠讯息支撑小说正相反:她知道过去有古意是未来人强加,所以她不解释。她描写过去就像描写此刻样自然。”
霍林赫斯特态度,想必是:这位阿姨能做到事,可以做得更好。所以这次创作在洞悉心事和wit(向认为中文没有对应词,暂理解为跳脱灵动巧思吧)横溢上,作者有意识地限制供给。但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