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人普遍认同现在是“全球化”时代,但对于“全球化”意涵却几无共识。们无意在此彻底解决这问题,但们深信,以更早期全球化时代为背景,检视现今跨地区往来日益密切现象,不仅可以更深入理解何谓“全球化”,还至少可以厘清关于“全球化”些谬误。今日世界是个立即满足、即刻通信、风潮短暂、流行歌手夜成名世界,是鼓吹形象即是切广告大行其道世界,生活在这样世界里,学生,特别是有钱人家学生,看到、关心,可能只有眼前短期趋势和争议。们之所以推出这本书,是因为们认定,即使在后现代时期,世人除会想解这个更刺激、更繁忙而瞬息万变世界,也会想解支持社会、经济变迁但隐而不显、演变缓慢重要结构,以及大时代环境中循环变化。们以过去五百年在全球各地发生事件为焦点,搜罗探讨这些事件文章,以更清楚解们今日所处时代,世界是如何演变成今日风貌。
因此,们从反向切入,们要问:“全球化”不是什?首先,全球化过程,并非直是由经济主导,政治、文化因素有时也扮演主导角色。正如先前所阐述,在过去,传教士、战士、科学家以及其他不以取得物质为主要目人,往往加强全球不同地区交流,同样,今日国际特赦组织、红十字会、红新月会[50],似乎是前景看好投资对象,结果外来投资却直付诸阙如,这表明,不管是好或坏,本土体制确影响全球网络渗透程度。
其次,诚如上述例子所表明,全球化主要特色,既非过去所认为,在于国家与公共领域不可阻挡扩张,也非如今日所较流行看法——在于国家萎缩。事实上,诚如某教授语带嘲讽说法,国家只在个地方真正地在萎缩,即在某些政治科学家心里。如今,中央银行或许无法随心所欲设定利率,但它们能这做时期其实甚短,而且只出现于某些国家。即使是五十年前已列强国之林国家,如今仍有许多更新且更大发展空间,例如在互联网和遗传学之类新领域施行知识产权。现有或即将诞生侦察科技,使人类更有可能更大程度掌控社会、市场。民意调查使今日领导人,比罗斯福、丘吉尔或斯大林,更能掌握民意动向,更懂得如何让人民相信新观念或新奋斗目标。(至于他们运用这些工具是否样高明,则是另回事。)如果将两个世代前国力薄弱些国家(或不存在国家)纳入思考,会发现这些国家所具有影响人民生活力量,增长幅度往往非常显著。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摆脱殖民统治国家,其儿童大部分(虽非全部)已享有小学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