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力。因为死亡和服丧有“不吉”意味,与皇帝礼仪职责存在冲突,所以必须做出很多妥协。登基不久,徽宗就召见群臣,商议他应当按什流程为哲宗服丧:是按照弟弟对兄长年丧,还是按照儿子对父亲或臣子对陛下三年丧?蔡京认为,应当服三年丧,因为徽宗是哲宗臣子。对当朝天子而言,个月应当转换为天,因此三年服丧期二十五个月就转换为二十五天。[89]
徽宗定期收到关于哲宗棺木、陵墓和画像进展情况奏报。棺木长九尺,宽四尺,高五尺,上漆工序用好几天,但最终还是在正月十七日完工,正好赶上第二天出殡仪式。徽宗主持仪式时,众*员聚集在福宁殿入口,向徽宗表示安慰。然后,众人又前往内东门,安慰向太后、刘太后(哲宗遗孀)和朱太妃(哲宗生母)。接着,又派信使向天、地和太庙奏告出殡仪式。到月底,确定下葬时间,选择黄道吉日破土动工,修建好陵墓,将灵柩运出皇宫下葬。[90]
皇家葬礼非常复杂,大部分是由礼直官来决定。在准备第二次祭奠时,章惇和蔡卞对头上裹布应当用什颜色争论很长时间,最后不得不找礼直官决断(他结论是该用黑色)。[91]还有件事要征询大臣们意见,即哲宗摆放在太庙画像。四月二十三日,在服丧百天期满次日,章惇带来*员林希绘制幅画像。大臣们评论说,之前御药院提供画像根本不像哲宗。徽宗说蔡京曾拿来幅画像,也不像先帝。他提到,画像有五六分相像他就满意,大臣们于是推荐林希画像,徽宗看后认为这是最好幅。在与向太后讨论时,曾布主张以林希画像为摹本,为哲宗制作塑像(可能是放在景灵宫内)。[92]
七月,在将灵柩从皇宫运送到陵墓途中遇到严重天气问题——连日阴雨。七月二十二日,寺观接到命令,要举行仪式祈求好天气,京师百姓也被要求三天不得杀生,希望能得到神灵帮助。尽管下着雨,送葬队伍还是到达皇陵所在巩县。但到那儿以后,大雨和泥泞使队伍无法继续行进,雨看起来没有停迹象,也没有安排避雨地方,队伍只得在野外过夜。第二天(八月初),哲宗灵柩被安放进陵墓。随后,先帝灵牌被依序迎回京师:先是文武百官在板桥迎接,再是哲宗遗孀孟太后在琼林苑,最后由徽宗在皇宫内群英殿迎接。[93]
徽宗在登基后第年都取得哪些成就呢?首先,通过请向太后垂帘,徽宗避免对他继承皇位主要抵制。皇太妃朱氏儿子似对选择徽宗继位很不高兴,但他不满并未发展为场危机。另个成就是迅速赢得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