决。[57]陈瓘承认,他不太解z.府财务很多细节,因此提不出解决方案。但他暗示,有魄力统治者能够解决这些问题,也不会过于压榨国内比较富裕地区。
除前述奏疏,陈瓘还同时呈递另外份当面对奏疏,反对《实录》编撰方式,并第三次弹劾曾布。后来,徽宗见到曾布说道,陈瓘并没有因为曾布举荐而感激他。作为回应,曾布反驳对他耗尽三十年积蓄指责:“神宗理财,虽累岁甲兵,而所至府库充积。元祐中非理耗散,又有出无入,故仓库为之空。乃以臣坏三十年根本之计,恐未公也。”[58]换句话说,曾布并没有否认国库空虚,只是针对责任在谁进行反驳。
徽宗和他大臣们是否成功学到如何在起合作呢?在徽宗登基后第二年和第三年,有群经验丰富、个人年龄都足以做徽宗父亲或祖父大臣继续辅佐他进行复杂国家治理。这是双向学习过程:方面,徽宗更明白事情应该怎去做;另方面,大臣们也逐渐找到引起徽宗注意或激起其兴趣方法。他们希望对皇帝产生有益影响,但同时也不得不考虑他个性和偏好。由于几百名*员都可以向徽宗呈递奏疏,他们无法控制皇帝收到所有信息,而且徽宗也许会对他们议程表上无关紧要事情产生强烈兴趣,例如,徽宗亲自过问如何安排摆放祖先神像殿堂。在景灵宫扩建工程竣工之时,大臣们可能已经逐渐意识到,徽宗对规划建筑工程和新建筑建成有极浓兴致。
在这两年中,徽宗必须批阅大量*员奏疏,也必须习惯于为z.府所有过失承担责任,包括异常天气和日食现象。他被告知,在阅读奏疏时要考虑到其中夸大之辞,但要分辨出上疏*员什时候只是略微夸张,什时候又在无限夸大,仍然不是件容易事。例如,所有藏库真都空吗,还是比之前少些而已,抑或只是比人们所希望少些?正如徽宗自己意识到那样,皇帝职责中包含很多令人厌烦事情。
1102年,徽宗逐步赶走他在1100年召回京城大部分保守派。五月,他罢免韩忠彦。几个星期后(六月),两面不讨好曾布也被罢免。同时,些改革派被提拔到两府任职,包括六月任命赵挺之,七月任命蔡京,八月是张商英,还有十月蔡卞。[59]
些学者认为,向太后去世是徽宗逐渐将保守派赶出宫廷主要原因,但与这些学者观点不同,认为原因在于,随着徽宗积累更多经验,他些想法也慢慢改变。试图为朝廷增加多样性,并亲自管理那些不可避免党争,在徽宗看来收效甚微,因此,他逐渐失去当初那种对政治过程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