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这两者综合来看,就是医疗资源紧张,求大于供问题。
然而,确实如此吗?
据不完全统计,国各级医院数量有3.2万家,医疗卫生机构已超98万家,全国卫生人员总量达1117.3万人,其中执业(助理)医师339万人,乡村医生90.1万人,按人口基数比例来看,国医疗资源并不算少。
造成看病难、看病贵主要原因是优质医疗资源太少,患者往往窝蜂往大医院扎,而有近半医疗资源是被浪费。如何能有效地利用好基层医疗机构,发挥出它们应有功能?国家目前主推分级诊疗——小病就应该在小医院看,大病再转到大医院就诊——就可以有效地缓解大医院就诊压力。
然而具体执行起来确存有困难——作为患者,他们常常无法分辨什是大病,什是小病。很多疾病初期往往无法断定它严重性,若开始以为是小病,结果拖成大病,那最后会导致人财两失。
综合身边些医生同行建议和自己思考,提出以下建议,这也许只是个理想化蓝图,但希望未来医疗能朝这个方面去改进,最终构建种和谐医患关系。
首先,设立家庭医生。医学院可以扩大招生量,开设家庭医生专业,除在专业层面上进行全科培养,还可以增设慢性病康复、婴幼儿照护、心理治疗、家庭关怀等方面课程,培养更多家庭医生。大楼盘和社区可以开设相应家庭医生办公室,地产开发商在开设楼盘时,如果像设立物业机构样,配套相应家庭医生专业室,设置些基础医疗器材并且捆绑医保,家庭医生按人口基数进行匹配,每个家庭医生分摊部分家庭,尤其是对些有婴幼儿、老年人、慢性病、残障人员家庭进行重点看护,并且设立用户满意度评价体系,将用户反馈作为家庭医生薪资和级别调整重点参考数据,以保证家庭医生服务质量和上升空间——参考互联网公司以用户为中心商业化运作模式,最大限度地去激发家庭医生主动性和服务质量。每个用户家庭里配置些基础健康终端产品,比如体检仪、睡眠仪、腕表等。随着科技发展,未来纳米技术和传感技术可以随时随地检测些人体基础数据,如血压、血糖、血尿酸、体脂等,这些数据可以适时地上传到用户健康档案里,家庭医生可以随时查阅与追踪,根据这些基础数据能清楚地看到用户健康状况,并及时地干预与治疗。这样下来,就可以最大限度地发挥基层医疗机构作用,而家庭医生在第线与用户接触,也容易与患者形成信赖感,可以对孤寡老人、慢性病患者、残障人士进行心理疏导和日常照护,从而避免些因未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