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是英国人胡编出来吓唬人:“西班有牙,葡萄有牙,牙而成国,史所未闻,籍所未载,荒诞不经,无过于此!”
这样个传统大学问家,在义和团运动爆发之后,对义和团所玩“刀枪不入”、“灵魂不死”江湖把戏却笃信无疑。常识缺乏,使得徐桐以种自欺欺人方式劝说决策者让整个国家加入场乱哄哄闹剧,把本来就岌岌可危清朝送入濒临崩溃边缘。
八国联军攻下北京之后,80多岁徐桐再也没有气力跟着太后起逃亡,他留在北京,在房梁上系两根绳索,根是给自己,另根,则是为他第三个儿子、刑部侍郎徐承煜准备。父子俩同时上板凳,徐桐希望能够看到儿子大义凛然场面,然而儿子直盯着他,不肯先死。两人僵持会,徐承煜突然大哭道:“儿子如果先死,就无法为父亲尽孝,请允许为父亲殓葬之后再死。”这回徐桐无法坚持,只好叹口气,说:“记住,教导子孙,劳动读书,就是别当官!”说完,把脚蹬,板凳倒,清朝“最有学问人”死,死得不值文,死得轻若鸿毛。徐承煜在院子里挖个坑,把父亲尸体拖进去草草埋,随后溜之大吉。
像徐桐、倭仁这样旧知识分子,哪里值得依靠呢?对于徐桐、倭仁之流来说,他们最好位置是枯守在国子监,毕身去研究生僻学问。个跟不上形势抱残守缺人,是不可能成为个政治英才。切都是阴差阳错。但他们偏偏处于政治中心地位,掌握着社会发展动脉。在当时,像徐桐这样腐儒,遍布清朝上上下下。这样人把持着国家大权,怎能不贻误国家命运呢!
旧时代知识分子不足以依靠,那,同时代民众们,又是怎样情况呢?这些世代在贫瘠大地上从事着最劳苦耕作者,可以说是世界上最容易满足人,他们温顺勤劳,幽默诙谐,对物质生活很少苛求;他们热爱生活,热爱戏剧,沉湎幻想;他们思维简单,黑白分明,疾恶如仇;他们善于用小小诡计赢得姑娘媚眼、神仙关照和朋友仗义;他们幽默风趣,能说口滑稽话语,能用最优雅俚语小调来吟唱太阳和月亮,歌唱爱情和姑娘——他们看不起异族,对异族入侵充满本能、刻骨仇恨;他们信念坚定而纯洁;他们有时善良,有时又麻木不仁;他们经常地欺骗和自欺骗,自膨胀然后自践踏;他们缺少理性思索习惯,容易冲动也容易排斥——当西方民众普遍有着浓郁法律思想和秩序意识时候,庞大清朝民众仍在心里荡漾着《水浒》般快意恩仇。
在这样情况下,可以想像是,李鸿章等几个人所从事洋务运动和现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