须在意她反应人,勃不起来;而当对方是无需在意对象,便可为所欲为。男人自己播下种子,该说是自食其果。
明白这个双重标准机制,前面所说植木枝盛“言行不”,就不再是“不”,他只是很好地将女人“按用途分别使用”而已。他在把青楼女子当作性玩具同时,对“将来妻子”则遵循“男女同权”思想表示相应敬意。使这种分离正当化理由,是阶级隔阂。们只需想起明治时代身份制度是如何根深蒂固,便应该能理解,那种“身份”,是无论如何也超越不“人种之隔”别名。
不过,按男人需要而订制规则,总是留有允许“犯规”漏洞。低阶层女人不能娶为正妻,但可以纳为情妇或小妾,若实在想娶,还有招,让她成为高等身份人家养女之后再去结亲。无论男女,婚姻都是种两家结盟交换行为,目是使双方社会资源最大化,所以,男人期待正妻门第和财产。也正因为如此,将娼妓赎身迎为正妻、与女仆私通将就成婚之类行为,都是坐失“资源最大化”机会愚人之举[6]。
现在想来,植木那个时代人,压根儿没想过要求妻子既美貌又能做家务(即娼妓和女仆组合)吧。正妻无需美貌也不要性魅力,除门第家产,只要能持家生子就够,甚至连生殖能力也可以不要,“三年无后去之”只是神话,正妻地位乃两家盟约枢轴基石,不是因此便能被动摇,有研究表明,江户时代自然不孕率为十对中对,想要孩子可从别处领养。柳田国男曾经报告,在明治时期越后农村地区,有女人即使成婚,但直到孩子出生为止,都直住在娘家,搬进男家,要以主妇权转让为前提,然后才带着继承家业孩子,堂堂正正地嫁过去。身份不明女人单凭美貌便能爬上阶级阶梯灰姑娘故事,不过是近代幻想,在真正身份制社会中是不可能。
对“圣女”、“娼妓”分离支配,最为深刻激烈揭露和批判,是田中美津《从便所开始解放》文。那篇文章写于1970年,现已成为广为人知日本70年代女性解放运动宣言[7]。
对于男人,女人存在被分离为两种形象:或为母性温柔=母亲,或为性欲处理机=便所。(略)男人心中“母亲”或“便所”意识,在现实中表现为“结婚对象”或“玩弄对象”。(略)男人“母亲”或“便所”意识,来自将性视为肮脏之物性否定心理构造。无论被当作玩弄对象还是被选为结婚对象,根源同。“母亲”或“便所”,同根所生,同源而出,无论女人被视为哪方,本质不变。〔沟口等编,1992:202;井上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