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点点头:“当年胡叛图谋江山,若不是滕元皓率军死守南阳和睢阳,江淮粮运绝难保全。朝廷当时心夺回两京,对滕元皓军队施援不够及时,滕元皓带着两个儿子守城长达数月,历经大大小小两百多战,斩敌近十万人,终因兵竭城破,父子三人都死在胡叛手中。
说到此处皇帝慨叹道:“细说起来,朝廷亏欠滕家良多。滕元皓和长子次子殉国后,滕家男丁便仅剩滕绍,滕绍那年才三岁,未能上战场,滕元皓临难前夕手疏辞表,诫幼子以忠孝守节。滕绍成年后未曾辜负父兄期望,早年率军戍边,近年又驻守江淮,如今江淮民安物阜,滕绍厥功甚伟,江南西道帅职空,再也找不到比滕绍更合适人选。”
蔺承佑暗想,镇海军和武宁军这汇,滕绍麾下军士便有近二十万之众,伯父即便再信任滕绍,也会在朝臣们建议下采取些防患之举。云隐书院复开是个好法子,就不知道
告病辞官,阿爷打算将江南西道也交给滕绍统领。”
蔺承佑有些吃惊,他早就知道伯父对滕绍信重,但没想到这般信重。淮南道不仅把控着江淮赋税,辖内寿州也至关重要,此州北连陈颖水路,南联庐州,正是中原通往江淮条重要“中路”。
况且寿州富庶,年年有大批茶税收入,光此州,供养滕绍镇海军便毫不费力。
如果再把江南西道划给滕绍辖管,就连江夏交界处也交出去,此地扼守着汉水运路,可谓重中之重。
皇帝问蔺承佑:“你且说说,伯父为何这样安排。”
蔺承佑笑说:“伯父安排自是再妥当不过。江夏交界处统归人辖管,滕绍便能借夏口水运防遏淮西,往后彭家每有动作之前,首先需顾忌邻旁镇海军,两蕃互相牵制,对朝廷利多弊少。只是……侄儿听说江南西道武宁军自李长青死后不服管束,短短三年便几度易帅,程守安突然告病辞官,只因他在任上不能服众,若贸然由滕将军接管此军,不知又将如何。”
太子温声道:“交给旁人辖管恐生滋扰,交给滕绍却无此虑,阿大你未与滕将军深交过,却亲眼见过滕绍治军,此人义薄云天,军中上下对其无有不钦服。”
蔺承佑颔首,他倒忘,太子去岁曾去滕绍军中历练,认真说起来,滕绍算太子半个老师。太子每回提起滕绍,都是心折首肯模样。
皇帝:“这只是其。阿爷让滕绍兼管武宁军,还因为武宁军几个老将早年曾在滕绍父亲滕元皓麾下从军,这些人见滕绍,先得恭恭敬敬称其句‘三郎’,纵算再骁悍难驯,也不敢找滕绍麻烦。你们两个该听说过滕元皓其人其事。”
太子和蔺承佑正色道:“自然听说过,此公实乃英雄人物。”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