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2年北京春天,气候直是乍暖还寒,从2月起,天气就变得忽冷忽热。热时候,市民们都可以穿薄布衫出门,天气也特别晴朗,胡同里拐角上老槐树都透出青枝;可热三五天后,寒潮说来就来;然后,就是近个月*雨,整天淅淅沥沥下个不停。
这个春天征兆,注定刚刚建立中华民国并不帆风顺。清廷虽然被推翻,但国内局势依然很糟糕。在北京,虽然王府井大街被袁世凯下令改名为莫里森大街,但大街面貌仍是破旧,北京市民们从不拿这个古怪名字称呼他们自己街道,尽管在街口竖立着鲜明标牌。与这具有相同意义是,在些省份,纸币仍以令人吃惊速度逐月贬值,物价飞涨,z.府却听之任之,束手无策;各派之间对抗非但没有降温,反而愈演愈烈;各省督抚们仍旧行素,公然嘲弄北京权威,千方百计扩充自己军事力量;北京城里,前清旧朝廷躲进紫禁城红墙之内,继续每日出版《邸报》,自感觉良好地回忆依稀往事,并不断给遗老遗少们加官晋爵;在西北、东北以及蒙古,“宗社党”直密谋东山再起,以期恢复已经土崩瓦解王朝旧族,虽然这种密谋从未达到足以危及国家程度,但日本特务机构直秘密支持他们。除此之外,外蒙古问题也让中央z.府头痛不已,库伦(外蒙首府)活佛呼图克图,利用南北对抗天赐良机,摆脱对北京俯首称臣,这大片辽阔区域陷入全面混乱。当俄国正式承认外蒙独立之后,混乱更变得不可收拾;英国也在西藏加快分裂措施,以“护侨”名义,派兵入藏,其后又照会中国外交部,准备组织西藏“自治z.府”;沙俄继策划外蒙独立之后,又出兵侵占新疆伊犁等地区……这切,都极大地伤害中国人自尊,也让这个古老国度难以应对。
袁世凯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后不久,曾有位西方外交官如此描绘当时袁世凯:
……他身材矮胖,但脸部表情丰富,举止敏捷,粗脖子,圆脑袋,看起来精力充沛。他两只眼睛长得优雅而明亮,敏感而灵活,经常带着机警神情。他锐利地盯着来访客人,但并不显露敌意,而老是那样充满着强烈兴趣。他眼睛显示他多敏捷地领悟(或者通常是料到)谈话趋向,虽然,他总是聚精会神地听着,似乎对每个细节都能作出判断……他点也不像冒险家,也丝毫没有赳赳武夫样子。他现在看起来只是个行政长官,而不是个军事将领。
袁世凯就是以这样方式和态度正式进入角色。精力旺盛他每天睡得越来越迟,起床也越来越早。但即使是这样,袁世凯也觉得时间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