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乔纳森·奥尔德雷德.开启经济学黑匣子.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1.
F.Hirsch.SocialLimitstoGrowth.London:RoutledgeandKeganPau
,但它数据结果却更站不住脚。因为加进越来越多生活面向同时,肯定会有越来越多要素难以量化(有甚至不可能量化)。OECD美好生活指数中公民参与和社群生活质量就是。此外,要素多,权重分配就越难。有趣是,OCED也意识到这个困难,它在其网页上让受调查者自己根据自己判断决定不同要素权重,编制符合自己幸福指数。
真实数据
幸福指数不管是完全主观还是结合客观指标,本身并不是非常有意义。你没法比较不同类型幸福指数。你唯能做,就是追踪个别国家在某指数上幸福水平变化,或者根据某个指数对各国排名次,只不过这个要更不可靠些。
不同指数有不同要素。这导致同个国家在不同指数中排名差异很大。但些国家,比如丹麦等北欧国家、澳大利亚和哥斯达黎加,在许多(比别国要多)指数上排名都很靠前。而些国家如墨西哥和菲律宾,则往往在主观因素权重较大指数中排名要好些,大概是这两国国民“虚假意识”比较多吧。
结论:为什经济学数据不可能客观
经济学概念定义和测量,不可能跟物理学或化学概念样客观。即使是产出和收入这些看起来最直白概念,其定义和测量也充满困难。这其中牵涉许多价值判断,比如,在统计产出时不计入家务。此外还有许多技术问题,尤其是非市场活动估值问题以及购买力平价换算问题。在穷国,数据质量也有问题,因为原始数据收集和整理需要财务与人力资源,而这些国家并没有。
就算数据本身没问题,们也很难说产出和收入数据准确反映生活水平。特别是在富国,那里大部分人衣、食、住、行、基本医疗和基本教育等基本需要都已得到满足。[10]此外,还有购买力、工作时长、生活水平非货币方面、非理性消费者选择(不管是因为受操控还是羊群效应)、地位商品等方面差异。
幸福研究试图消除这些问题,但这些研究本身也有些问题,甚至更严重,比如幸福内在不可测性和适应性偏好问题(尤其是虚假意识)。
但所有这些并不意味着们不应该使用经济数据。如果没有像产出、增长率、失业率和贫富差距值这样重要数据,就不可能完全理解真实世界经济情况。只是在使用这些数据时,们要知道每个数据都说什,没说什。
延伸阅读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